邀說天下
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,一支隊伍倒數第二個出場,并獲得了長達1分13秒的掌聲,他們是奧運歷史上的第一支難民代表團。
這個團的運動員總共只有10人,分別來自南蘇丹、剛果(金)、敘利亞和埃塞俄比亞四個國家,而他們所代表的,是以百萬計的難民群體。
近年來,深受戰亂,貧窮困擾的中東,非洲等地難民們鋌而走險,一路顛沛流離前往歐洲,造成了難民危機。而這支難民代表團就是要向全球所有難民傳遞希望的信息,讓全世界更好地了解難民危機的嚴重性,并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信息,難民群體也是人類社會組成部分。我想這應該是本屆巴西奧運會最有意義的地方之一。
突破年齡和國家的界限,自我競賽,努力拼搏,每個人在奧林匹克運動場上都享有無限可能性的權利。
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,美麗的伊拉克女運動員達娜·侯賽腳上穿的是一雙自己從二手市場上淘回來的跑鞋來參加比賽。鏡頭給到特寫的瞬間,真的讓人非常動容,忍不住為之濕潤眼眶。
伊拉克美麗女孩達娜·侯賽
那是一雙斑駁不堪,各國人都不屑于去穿的鞋,而就在這雙舊鞋上面,我們看到了閃閃發光的奧運精神,看到了她內心的堅強信念和對體育競技的堅持。
伊拉克運動員當時的一句話曾讓無數人潸然淚下,也讓我深深的記住了她。當時,她躲過了兩次槍擊后依然堅持訓練,但是此前得知無法參加北京奧運會時,她一度崩潰了。教練安慰她,4年后可以參加倫敦奧運會,21歲的達娜說:“照伊拉克這個樣子,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……”
伊拉克奧運代表團在奧運會開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參賽資格,他們的隊員甚至連隊服都沒有。皮劃艇上,其他國家的選手都穿著合適的隊服,而伊拉克的選手則穿著已經起球的舊T恤,但他們仍然在頑強的比賽。 當他們離開時,中國將自己準備的球鞋、衣服、福娃以及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禮物送給伊拉克代表團,那種運動員之間惺惺相惜的友誼和奧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現。
伊拉克的選手穿著舊T恤比賽
一邊是硝煙戰火,一邊是為國爭光和體育精神。這讓人不免想到當年的中國。
猶記1932年,國難民殤,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只身前往美國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運會。劉長春從上海搭乘郵輪經過大半個月的海上漂浮才到達洛杉磯,體力在奔波中大受影響,因此參加的兩個項目,都在最后一名,未能晉級。后來沒有回國的路費,在洛杉磯當地華人的資助下才得以回去。
劉長春(左)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影像資料截屏
這是一場沒有掌聲,沒有鮮花,沒有名次,沒有中國觀眾的奧運會。但是,他一個人,代表了一個國家。他一個人,扛起了中國在世界的尊嚴,也開啟了中國體育在奧林匹克的序幕。
中國奧運第一人——劉長春
國際奧委會在《奧林匹克憲章》中“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”條款中有這樣一段話:
“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,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,并體現相互理解、友誼、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”。
這就是現代奧林匹克精神。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,而是參與;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,而是奮斗;最本質的事情并不是征服,而是奮力拼搏。
以上文章部分內容摘自《讀者》微信公眾號,關注《讀者》微信(duzheweixin)的朋友,可回復“奧運會”,查看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。
![]() |
![]() |
Copyright © 2008-2013 www.fjdsappcd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
郵編:476000 [豫ICP備12024955號]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: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:L-HEN14022 經營范圍: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:0370-328967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