邀說天下
他從小就是大人口中那個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
1994年考上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,
1999.8-2001.8 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,
2004.10取得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,
2006.7-2013.6任華為無線營銷部總裁助理。
然而今天要講的,
不是一個精英人士一路開掛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。
他叫魏延政,
1975年出生,
2011年2月被確診罹患“透明細胞肉瘤”,
該病三年死亡率80%,
為對抗癌細胞,
他失去了整條右腿,
半年內三次絕食近3個月,
經歷了大劑量的化療和放療,
經過5年的苦苦堅持,
8月8日不幸走了。
昨天(8月10日)追悼會在上海舉行。
臨終前,
他給四歲幼子寫下三句話,
這兩天在朋友圈瘋傳,
讀來令人潸然淚下。
小編翻閱魏延政的博客,
被這個堅強的靈魂震撼!
他患癌、抗癌的整個過程,
他對人生的理解,
對愛的感悟,
對教育的分析,
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↓↓↓
1
癌癥確診
成功的花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
▲年輕的助教,嚴謹的學者。
2011年2月魏延政感覺右腳無名趾上那個存在多年的小疙瘩不大對勁了,出奇的疼,到了夜不能眠的程度。到醫院檢查結果很不樂觀,是一種很罕見的惡性腫瘤。當時,魏延政剛結婚半年,妻子已經懷孕4個月。以下是魏延政博客內容摘錄:
“這種病是肉瘤里惡性最強的,所以相關信息非常少,三年死亡率80%。我和妻子一夜無語無眠,都忍著不哭出來,怕對方受不了。
妻子大著肚子往醫院跑,幫我聯系專家。一天中午,我從公司趕到醫院的時候,妻子已經從專家門診走出來。老遠我就看到她的臉上滿是淚水:‘醫生說,要么橫切掉半個腳,要么切掉整個腳。’
我茫然,走到一個僻靜的角落坐了一個下午。快下班時想起還有活要交代,匆匆趕回公司。
地鐵上,收到岳父發來的一條短信,‘小子,人生總有風浪。在你的年紀,你已經歷太多。我們都是你堅強的后盾,相信你一定能戰勝一切!你的妻子兒子需要你,他將來一定比你更出色!’短信沒有讀完,就再也忍不住淚水,在地鐵車廂里,任它迸流而下。我仰起頭,對著車廂天花板,還是逃不過擁擠人群的視線。到了一站,我走出車門,旁邊幾位好心人跟了出來,問我,‘哥們兒,沒事吧?’我仍然無法忍住淚水,‘沒事,沒事’,幾位好心人仍跟著我,‘你真的沒事?’‘真的沒事,真的沒事’,我嗚咽著,‘我不會臥軌的。’……他們又跟了幾步,見我往地鐵站外走,才回去了。”
2
“你可能不知道
這是我最后一晚和大家在一起了”
“在公司上班的最后一個夜晚,產品規劃部邀請我給大家講講,過去半年公司高層對大戰略的一些思考,我欣然前往。因為我知道,那將是我最后一晚和大家在一起了。我懷著無限的留戀,走進上海辦公室的大會議室。我知道邀我開會的人、在座的所有人都還不知道我的病情。雖然第二天我就要住院截肢,我不想流露出絲毫的哀傷,他們看到的是我毫無停頓地談笑了一整個晚上……有時候,不經意的一個晚上就成了最后一個晚上。”
3
絕望中堅持
為餓死癌細胞,陸續斷食74天
▲魏延政與父母。
“為了避免對年歲已高的父母造成打擊,之前我盡量不走漏風聲,直到后來截肢手術。化療結束時,我才千里迢迢回到新疆老家的父母身邊,面對面告知我的病情。
老父親驚住了,一直喃喃的說:‘這不可能!癌癥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啊!’這一生,父母已經承受過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,那是我高三那年,已經上大二的哥哥因意外事故離去。我的生病,又一次沉重打擊了他們……”
魏延政生病后不斷自我休整,包括斷食。
截肢手術、放化療之后,從2013年10月起到2014年4月底,魏延政半年內經歷過20天、24天、30天三次斷食,目的只有一個:阻斷機體給癌細胞的給養,說白了,就是餓死癌細胞。
“斷食期間,真的什么都不吃?”
“嗯。只喝礦泉水。”
“餓不餓?”
“別老想著就好了。白天該干嘛干嘛。我還出差給企業講課呢!”
▲半年三次總計74天的斷食,完全打造了一個新的人,新的人生。
4
“截肢后,
妻子就是我的另一條腿”
意料之中艱難歲月的開始。
由于他患上的這種腫瘤細胞比較罕見和頑固,放療、化療的劑量都超大。當然痛苦也比別人多許多。別說聞到一點油腥味,就是腦子里閃現一下哪怕喝一口水的念頭,就會立即大口大口的嘔吐。
▲魏延政妻子在上海一家財務公司工作。
“妻子一直鼓勵、支持著我,從沒有嫌棄過我,我是幸運的!截肢手術后回家的那段時間,孩子剛8個月大,夜里總醒,她就讓我單獨在另一間屋睡。一天夜里,我聽見她屋里有哭聲,就單腳蹦到門口,打開門,看到孩子睡著了,她自己在那兒強忍著不出聲的哭。我坐到她身邊,安慰她說——我還在呢,別怕啊!
我知道那個時候,她非常需要我的安慰……其實我也是!我們互相鼓勵著。如果說截肢后我只剩一條腿了,那么她就是我的另一條腿。”
▲截肢后,魏延政手里少不了一根手杖。
2013年底的一次北大校友聯歡會上,一位北大校友看到魏延政拄根手杖跛行,靜靜坐在一隅看著大家歡樂,頗有大儒風范,就忍不住跟他玩笑了一句:“哥們兒打球傷著腿了吧?”他和氣地拍拍右腿說:“我這條腿是假的。”校友當時愣住了,趕緊為自己的冒昧道歉,他微笑說沒啥。
▲圖為2014年10月8日,魏延政還自駕去西藏旅游。
5
“要是你沒了,要是我很想你,
你還能回來嗎?”
我問兒子,“你知道爸爸得了癌癥可能會死的,你知道死亡是什么?”
兒子說,“就像超市里的死魚,它們的爸爸媽媽再也見不到寶寶了,寶寶也再不能見到它們的爸爸媽媽了。”
兒子說,“要是你沒了,要是我很想你,你還能回來嗎?”
“不能了。”
“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?”
“那我也回不來了。”
小人兒坐在我的腿上,茫然了好一會兒,眼里的淚水越來越多,我也無法忍受,我知道這個對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。
我又摟起他不住親吻,但不知道說些什么。
也許我的時間不多了,這么多的道理不是一時半會能給他說清楚的,我究竟該給4歲的孩子留下些什么?
終于,我拉著兒子走到他的小黑板前,寫下四個字“智力、毅力”,智力就是你聰不聰明,毅力就是一件事沒做好要有長年累月的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好為止,這就叫毅力。
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,沒有人天生就一輩子都聰明,小時候聰明但是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時了了,只有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。
第二天兒子放學,我又教了四個字,人生做事第二要靠“朋友和助力”。
小孩長大后就要自己討生活混社會,做人在先做事在后,所謂做人簡單講就是多交朋友,一群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得多,對朋友要真誠相待,你幫朋友,朋友幫你,這樣才能做大事。
第三天的四個字是“眼界、定力”。
眼界就是一個人能力變大了、能做的事變多了;當一個人能力大能做的事多了,就會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來做,好事壞事都有,甚至好事里面都可能蘊藏著壞事,只是短時間很難看到,這時候這個能力大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、少犯錯誤、多做好事,這就叫定力。這世上大多數人也就只能做到昨天說的“朋友和助力”,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大能力、大眼界、大定力。
近些日子,身體幾乎到了崩潰邊緣,大堆胸腔積液導致無法呼吸,住院治療。我自己常常預感是否走到了盡頭,連續幾天滴食不進,僅靠滴液維持,喘氣說話也極度困難,醫生亦對妻子說,“做好思想準備”。活著,真難!
6
生命的最后,
《人生若如幾回憶》
小編點開魏延政微博發現,最近一條發于6月23日:朋友,你可曾想過,假如某一刻你的生命突然倏忽而去,你該給你最摯愛的人留下些什么?人生若如幾回憶。
《人生若如幾回憶》寫于2016年6月19日,文章里面滿是對家人的愛和對人生的理解,讓小編唏噓感嘆!
前些年,在我癌癥截肢后最無助的時候,某500強給我踹了最狠一腳,終止合同,人生慘淡不過如此。我驟然變得如同一片鴻毛一般,無著無落飄蕩在半空,當時我設想了一 下人生百年可能會有怎樣的百態,細想一下也不過如此:
人生啊,活到一十,橫著豎著都一樣;
活到二十,睡著醒著都一樣;
活到三十,公司到家都一樣;
活到四十,博士文盲都一樣;
活到五十,當官百姓都一樣;
活到六十,有錢沒錢都一樣;
活到七十,睜眼閉眼都一樣;
活到八十,男人女人都一樣;
活到九十,有腿沒腿都一樣;
活到一百,死 了活著都一樣!
人一生能愛過幾次?
第一次的愛,是依戀,孩童對父母的愛,是用一生來回味的;
第二次的愛,是尋覓,我們總是抱以最真誠的愿望,卻往往未成眷屬,是用后半生來忘卻的;
第三次的愛,是相伴,當人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,每一階段如畫卷一點點展開,我 們沉浸其中,來不及欣賞每一段美好,只得須臾回想起彼此初見,歲月流年,ta可能有某些不如意,但ta永遠定格在那個最風華動人的一刻,只有ta是用一生來相守的;
第四次的愛,是回報,一個小生命的降臨,抱在懷里滿心歡喜,一時不見滿是掛念,是用 一生的感悟來回報的。
我算是幸運的,四次愛都經歷過。
8月8日,
魏延政帶著滿滿的愛走了…
他再也不用忍受身體上的苦苦煎熬,
再也不用拖著病軀跟癌細胞斗爭!
再見,
頑強的戰士!
再見,
不屈的靈魂!
未知死,焉知生?
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,
都不會白白付出!
奮斗無止境,
希望無止境!
愿你不管經歷多大的人生落差,
都能勇敢地去揮手……
來源:大河報據魏延政智庫、北京大學校友網、微博等整理
本期編輯:崔鵬、蔣波
![]() |
![]() |
Copyright © 2008-2013 www.fjdsappcd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
郵編:476000 [豫ICP備12024955號]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: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:L-HEN14022 經營范圍: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:0370-3289679 |